第198章(1 / 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现存的竹黄器皿上,常用的纹饰有如意、方夔、连瓣勾莲、回纹、雷纹、蝉羽纹、山水人物和花鸟等。
  竹黄工艺要求贴片衔接紧密,接榫斗角,毫无榫迹。
  竹黄工艺始创于荆湘邵阳地区,制成的器物有匣、盒、盘、文具等。器物表面呈鹅黄色,清淡幽雅,大多为光素,很少有纹饰。
  他最后说道:“秦老板如果见到没有纹饰的竹黄,或许就能认出来。”
  于老师点头:“没错。竹黄贴到木胎上,如果能够贴的恰到好处,的确可以天衣无缝,但是竹筒的纹理,不可能做改变。如果没有纹饰遮掩,仔细辨认,还是能看出与竹雕的区别。
  沈瑜说道:“竹黄工艺品风行各地,嘉定竹雕的工匠学到这手艺之后,就在木材上铁几层竹片,然后再进行雕刻。”
  他拿出西番莲纹的裁纸刀:“于老师,您看,刀柄上至少贴了两层竹片儿。”
  他把松动的玛瑙拿了下来,露出扁椭圆形的基层材质。
  沈瑜说:“镶嵌有点儿松动了,但是,正好可以看到里面的工艺步骤。您看,这里面是两片黄杨夹住象牙柄,然后又贴了两层竹黄,再雕刻纹饰。”
  于老师接过裁纸刀,反复观察细节,边看边说:“我听过、看过,但是没研究过。这手艺可真好,贴的严丝合缝,这么多年也没坏。再加上雕刻的工艺精细,保存的也好,真是难得。
  他把裁纸刀还给沈瑜,然后感叹:“这个老秦,防着我捡漏。可没防备你捡漏。不过,老秦要的价钱不低,你就不怕买亏了?
  沈瑜说道:“这两柄裁纸刀的工艺与材料难得。最关键的是,秦老板有一点没说错,的确是乾隆时期的工艺特点。西番莲纹繁复华美,夔龙纹对称庄重。竹黄的氧化程度,也可以与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。
  现在亏不亏,我不敢说,但是,将来这类的东西一定会升值,而且越来越难找。”
  沈瑜敢买,当然有所依仗。
  秦老板的店里,一共有两件未被发现价值的文物,就是这两柄裁纸刀。
  于老师点了点头:“听你这么说,我就放心了。原本,我还担心你去碰防画那些事。现在看来,你能把眼光放长远,这是好事。”
  沈瑜说:“您放心,我不会那么傻,去贪图那点儿眼前的小利。”
  两个人走路的时候,常有经营古玩的店主,招呼于老师进店喝茶。
  沈瑜问道:“于老师,我看您在这里的知名度很高。您捡过什么漏?”
  于老师说道:“哎呀,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。我在这儿街上买了一个嘉庆五彩瓷器。当时是按照清末瓷器买的,价钱很低。这事儿不知道怎么就传出来了。
  沈瑜说道:“于老师,我觉得跟您一起逛古玩街,很难捡漏,认识您的人太多了。”
  于老师没说话,指了指沈瑜的提包:“我用你打掩护,你也用我打掩护了。”
  第119章 单独行动
  沈瑜二人在热闹繁华的中福路上,逛了一会儿。
  于老师估算时间,对沈瑜说:“今天你在四宝堂捡漏,咱们最好换个地方看东西。你还有没有力气,咱们再去一趟艺云轩?”
  沈瑜说:“您老都不累,我怎么能说累呢?”
  两个人搭乘的士,来到了艺云轩。
  艺云轩是魔都的老字号,是以经营文房四宝、字画闻名的店铺。沈瑜早就听过这家店铺的名头。
  店里的经理认识于老师。
  因为于老师的关系,经理为沈瑜推荐几种订做的宣纸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