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3章(1 / 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沈瑞、何泰之脸色都是一肃,都起身向徐氏一揖,郑重道:“母亲(姨母)教训得是。儿子(外甥)谨记。”
  虽是放榜延期了许久,但殿试却并没有延期,仍是三月十五这日,皇上在奉天殿亲策诸贡士。
  虽说过了会试者不存在殿试再落榜的情况,但排名却可能有很大变动。因此诸贡士仍是格外紧张。
  尤其,殿试是一题定终身自洪武三年定,殿试时务策一道,惟务直述,限一千字以上。
  看似只一题非常简单,实则考试依旧非常严谨,读卷以内阁官及六部、都察院、通政司、大理寺正官、詹事府、翰林院堂官。提调以礼部尚书、侍郎;监视以监察御史二员;受卷、弥封、掌卷,俱以翰林院、春坊、司经局、光禄寺、鸿寺、尚宝司、六科、及制敕房官;巡掉,以锦衣等卫官;印卷,以礼部仪制司官;供给,以光禄寺、礼部精膳司官。
  几乎朝廷所有部门都被调动起来,为这最高级别的考试服务。
  殿试次日,读卷官入东阁阅卷,皆衣绯,卯入酉出,出不归第,宿于礼部。
  读卷官评卷后将试卷分为三等,再面呈皇帝御批,定三甲人选。
  读卷官评判还是相对公正的,而掌握着最终名次裁决权的皇帝却可能受到诸多影响,太祖就曾因为一个梦而重新决定了一甲的排名,建文帝曾因状元相貌欠佳而调为榜眼,而成祖曾因榜眼名字比状元名字好而将两人调换了名次,还有一次给一位状元公改过名字,导致这位在金殿唱名时候不知道喊的是自己……
  更有许多探花,是取年少俊美者为止。
  种种轶事,旁人听了是个乐子,在利益相关人听来则非常不妙了。
  面对“任性”的皇帝,贡士们也只能听天由命了。
  当今,也是位出了名的“任性”皇帝。
  殿试这日,沈瑞知道策问题目便想笑了。只是在这样的场合里,便是肠子打结,也要强板着一张脸罢了。
  这是小皇帝登基以来第一次殿试策问,题目也极具他个人特色,同时也能在这题目上看出被阁老们润色过的痕迹。
  比如这句“朕自嗣位以来,兢兢焉惟天命是度、祖训是式……”,就让沈瑞在肚子里笑了半天。
  而小皇帝问,不知今日所当法,何者为切?不知今日所当法,何者为先?
  沈瑞也心里叹气,小皇帝骨子里一直是个激进派,一心向往如太祖成祖那样成就一番伟业,他不喜墨守成规,他想求新图变。
  而他沈瑞,亦想图变!
  沈瑞略一沉吟,便下定决心,提笔在草纸上疾书起来。
  两日后,弘德殿
  明初规定殿试毕,次日读卷,又次日放榜,而自弘治三年起宽限到四日发榜。
  这日,读卷官们将分好等的卷子送来了弘德殿,被赐座赐茶,乖乖等着小皇帝批阅。
  小皇帝则歪在龙椅上,还翘个二郎腿,抱着读卷官呈上来的卷纸就如看话本子一般,边看还边挑眉努嘴小声嘀咕。
  “这文章倒是花团锦簇,可是未免太空了。字倒是好的,你们不会是看着字定的吧?”
  “这篇简直是老夫子说教,没有半分新意。朝臣就够老够四平八稳的了,还要选更老气横秋的人上来?”
  “刚想着是选字好的,这就来个,哎,这手字,还不如朕呢,也选上来吗?”
  下面的大臣们岁数都不小了,有半数没听清他说的什么,见他没高声唤人,也就闷头喝茶。而另半数,假装没听清他说的什么,继续喝茶喝茶喝茶。
  刘瑾拿过小皇帝刚刚撇在一旁的卷纸,陪笑极小声回了句,“万岁爷,这个,是焦阁老的公子。”
  他声音忽然高了些,道:“奴婢方才也跟着万岁爷看了几眼,觉得……焦公子字么,比不得书法大家,这文章还是立意高远的……定为一甲也不为过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