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1章(1 / 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两人因是同年,本是平辈论交。不过如今结了亲,就差了辈分。
  沈瑛道:“既为婚姻,本当如此。”说罢,就重新给杨廷仪见礼。
  杨廷仪连忙扶起,对沈三老爷道:“真是羡慕姻兄,有这样出色的侄儿…
  杨家这几代人丁也稠密,杨廷仪的同母兄弟就有十人、庶弟两人,其中序齿六人。如今除了杨廷和与杨廷仪已出仕外,序齿第四的杨廷宣是今年乡试新科举人。
  在新都一地,杨门父子三进士,已成美名。
  不过同沈家这样累世宦门的人家相比,就有些不够看。
  杨家父子杨春是在正五品上致仕,杨廷和现在是正五品,杨家的姻亲品级也不高。
  可沈家这里,除了当家人是二品尚书之外,连姻亲都是九卿,剩下族中子弟在京做官的好几个,还出过状元。
  杨廷仪年岁与三老爷年纪相仿,未及而立之年的沈瑛同他们相比,则是“年轻有为”。在官场上,沈瑛也算是“少进士”,又是庶吉士出身,以后的前程也比旁人容易的走的多。
  沈三老爷指了指旁边的杨慎,赞道:“舞勺之年既为新秀才,有这样侄儿在,三老爷何须羡慕旁人……”
  杨廷仪谦道:“不过是早下场的缘故,我已经听家兄说了,瑞哥学问也不差,明年童子试应无碍的……”
  沈三老爷道:“不过是勤勉,论起天分来,到底不比世侄。”
  杨廷和与杨镇这会儿已经寒暄完,正一边吃茶,一边听厅上其他人说话。
  杨镇看着少年儒雅的杨慎,再想想沈家的沈瑞、沈珏兄弟,对比自家只晓得淘气的小儿子,真是羡慕嫉妒恨。要是能选择,他宁愿小儿子是个闺女,嫁回沈家,亲上加亲。
  谁让次子是个小子,家中虽有闺女,却是庶出。他即便有心与沈家亲近,也没脸用庶女提亲。
  杨廷和却是在关注沈瑛,二甲进士出身,又能入翰林院为庶吉士,是弘治十二年进士中的出色人物。
  再有几个月,这科庶吉士就要散馆,最好的出路当然是“留馆”。可对于沈瑛来说,留在翰林院却未必是好事。
  谁让翰林院有个沈理在,族兄弟两个年岁相差不过几岁。以沈理的资历与年岁,极可能就是下一任翰林学士,为了避嫌,倒是不好提拔沈瑛。
  沈瑛随着三老爷过来下礼,并没有想自己的前程。
  他更多的是感叹杨家父子的不俗,十二岁举人,十二岁过院试,这父子足以令大多数读书人羞愧。
  再想想杨家老太爷与大老爷、三老爷三进士,沈家即便传承几代人,也只有二房一家达到这个地步。
  如今已经是十二月,外地举人已经陆续抵京,准备明年礼部会试。
  沈琦也会参加下一科,不过却是心里没底。沈琦读书资质中平,乡试时成绩就不高,会试这里更是没底。
  按照沈瑛的打算,沈琦毕竟年轻,考个三、四科下来,也不过三十来岁。到时实在不行,再另选出路。
  沈琦这里,却是不想继续考下去,已经有了主意,要是今科依旧落第,就去考教职。
  后院徐氏“插戴”完,前院杨镇看着时间,打算要正式过贴。
  这时,就见管家匆匆而来,在杨廷和身边低声禀了一句。
  杨廷和闻言,眉头蹙起,连忙起身,对众人道:“家中有急事,先容我告退下,稍后就回来”说罢,又吩咐杨廷仪好生待客,就大踏步随管家下去。
  客厅上其余人等,都是面面相觑。
  如今已经是腊月,杨廷和却觉得额头渗出汗来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