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景:字色:字体:[]

第104节(3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有的人扑哧一笑,有的人却眼眶一红。
  “这一群知青,在农场奉献青春与汗水,年龄渐长,很多已经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。再住大通铺显然已经不再合适,为他们重建知青点,便成了我这个基建科科长的任务之一。”
  陶南风的声音低沉而柔美,似大提琴奏响的尾音。在她的讲述中,渐渐将众人带进一个基建故事之中。
  现有居住条件严重不能满足知青的居住需求;
  地处高山、建筑材料获取不易,建造成本高。
  不同知青对住宅的需求参差不齐——未婚的希望居住配套完善的单身宿舍;已婚的希望夫妻共处的私密空间;有孩子的希望能够有可变的建筑空间,年幼时方便照顾孩子,长大后孩子拥有独立空间。
  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设计出适宜的住宅,真的非常考验设计师的巧思。
  就连在座的教授们都皱起了眉毛。
  “居住人群需求层次不同,这样的住宅非常不好设计。”
  “可以分为单身楼、鸳鸯楼、家属楼来设计嘛,为什么非要把这三类人群聚在一个空间?”
  “老陶,你家姑娘勇气可嘉,只是这回她要设计的作品难度太大了,行不行啊?”
  吴贤玲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,白了说话人一眼:“你懂什么!我是评委,陶南风的作品我看了,绝非一逞孤勇,而是深思熟虑。”
  被吴贤玲怼的老师摸了摸鼻子,自我解嘲地说:“吴老师挺欣赏陶南风的嘛,也是,你们五个评委都提前看过,自然是知道的。”
  陶守信心情好,难得出面打了个圆场。
  “大家都沉住气,先听南风怎么陈述。要是有问题,等下有问答环节,尽管提。”
  陶南风略微停顿了一下,冲汪燕做了个手势。
  照片从幻灯机上拿走,换上来一张手绘建筑平面图。
  平面图投影在白墙上,配合着齐明学微微抬起的建筑模型,知青宿舍楼的建筑平面展示得清清楚楚。
  “我有位好友,是江城毛巾厂子弟,家中姐弟五人,她从农场返家时,家里连让她睡觉的一张床都没有。
  大姐结婚怀孕,却还没有分配到单位住房,夫妻俩只能先在娘家借住。二姐与四妹睡一张床,与大姐、大姐夫夫妻之间隔一道布帘。父母则与小儿子住一间房,客厅、走道里堆满了一家人的物品,蜂窝煤、旧家具、鞋帽衣物……家里根本没有下脚的地方。
  谁不想住新房?谁不想有单独的卧室、单独一张床?谁不想有大厨房、大厕所、大客厅?谁不想有私密空间?
  可是我们现在穷,没有钱盖那么多房子、没有能力建那么大的房子!
  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疪天下寒士俱欢颜——这是我的梦想,也是我们所有基建干部的梦想。”
  说到这里,陶南风眼前闪过萧爱云父母家那阴暗的住所、逼仄的空间,空气中散发着的各种气味。
  陶南风的目光迎向周若玮,带着一丝锐气,周若玮听懂了她的潜台词。
  ——设计理念超前是好事,可是设计者更应该立足于眼下。理论如果与实际情况脱钩,那就成了空中楼阁。
  第91章 决赛
  周若玮觉得脸颊有些发热, 下意识地转过头想在人群里找到冯悠。
  冯悠温柔体贴、善解人意,她对自己说的每句话都像是从自己内心里长出来的一样,让他感觉愉悦舒畅。
  没有……这么重要的场合, 冯悠竟然没有来。周若玮失望地叹了一口气, 低头不语。陶南风的设计理念与他不合,这很正常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