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凭破案冠绝京华 第139节(2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谢星阑又去看画,秦缨便道:“画上人笑靥如花,眉目间情意动人,除了作画之人画技不凡外,她还十分爱慕作画之人,是你父亲画的你母亲?”
  谢星阑颔首,“这一处柜阁中,都是我母亲的画像,是他们住在江州时所画,在京城画的,大都随船沉入了江中。”
  秦缨定睛看去,只见眼前柜阁里少说有百多画卷,而谢正瑜父亲成婚后,在江州住的多不过五载,她不由道:“令尊令慈极是情深。”
  谢星阑将画卷卷起,“只可惜深情不寿。”
  秦缨一时不知如何安慰,这时,外头却传来一声李芳蕤的轻呼,秦缨和谢星阑对视一眼,连忙朝外走来,便见西侧靠窗的书柜边,李芳蕤正不小心将一卷画卷掉在地上,她忙不迭道:“真不好意思,一开柜门就掉出来了,我没接住——”
  谢星阑看着这处柜阁道:“不碍事,这里放着的,大多是父亲临摹名画的仿品。”
  李芳蕤将画卷捡起,见绳扣已松,便看向谢星阑,谢星阑道:“打开看无妨。”
  李芳蕤松开绳扣,画卷刚展开小半,她便惊道:“这是《陆元熙夜宴图》?”
  谢星阑点头,李芳蕤忙道:“缨缨帮我——”
  秦缨上前,二人一同将画卷展了开,只见这画卷长五尺,随着画卷张开,一幅栩栩如生的古时官员夜宴图映入三人眼帘,李芳蕤道:“这是我母亲最喜欢的画,乃三百多年前的五国时期名作,出自画圣顾含章之手,描画的是当时的宰相陆元熙宴请宾客的情形,你看,这上面加起来,拢共有三十来人——”
  李芳蕤不喜习文,对别的名作也只闻其名,但对这幅名画,却是如数家珍,又指给秦缨道:“这是主人陆元熙,这是着红裙的舞伶,据记载名叫秋苓,这是着白衣的乐师五人,最右边这个,正看着秋苓,是否像二人眉目传情?这里据说是当年的状元朗韩煜,这着绯色衣袍的,据说是当年的六部侍郎,他们身旁是各自的宠姬,还有此人,此人是国子监祭酒王岳山,这个和尚,是五国时期鼎鼎大名的高僧法智,这是陆元熙府上的管事,这是倒酒、执扇的侍女,这里还有隔屏风偷听的小童……”
  秦缨惊讶无比,“你怎么连名字都知道?”
  李芳蕤笑开,“这幅画作一出便名震五国,后来流传出许多细节记载,别说人名了,光陆元熙为何宴请这些人的理由都流传出七八个版本,你看陆元熙,据说他旷达风流,出身尊贵,二十多岁便做了宰相,比这个状元郎只年长三岁,我母亲说,她少时便喜此画,但这陆元熙的神态极难摹画,后来我父亲上门提亲,她一听要远嫁筠州,并看不上我父亲,结果隔着窗户偷看了一眼,发觉我父亲生得像陆元熙,顿时令她动了心思。”
  秦缨听得发笑,“还有此等巧合?”
  李芳蕤也笑开,“我父亲年轻时的确算丰神俊朗,如今已大不如前了,当然,也或许是我母亲故意夸赞我父亲……反正嘛,这幅图是我母亲至爱,她如今收藏的一副,也只是百年前的摹本,真迹据说早就失传了。”
  谢星阑道:“真迹据说在前朝皇室,国破时被烧毁了,如今世上流传的,皆是百年前名家们的摹本,我父亲也收有一幅,后来遇难时损毁了。”
  李芳蕤去看落款,惊讶道:“你父亲好生厉害,这是他永泰十九年所作?”
  谢星阑点头,“那时我父亲还未高中,他自幼喜丹青,也喜欢顾含章的画技,这幅夜宴图他临摹的不下数十张,这一幅应当是他画技小有所成时所作。”
  李芳蕤轻啧一声,“这幅图人物众多,各有神态,且都精微工细,色彩也十分绚烂华美,多少才子大家倾尽毕生之力,只为了将这幅夜宴图临摹出七八分神韵,你父亲少年便有此功力,若他还在世,定是当世名家。”
  此言令人唏嘘,李芳蕤忙话锋一转道:“难怪谢大人能将人像画得栩栩如生,全是因为继承了令尊的天赋——”
  话音刚落,江嬷嬷走了进来,一看几人在看谢正瑜早年间画的夜宴图,便道:“这幅图我们老爷画了不知多少,当年出事之后,只有几只密封最好的箱笼被打捞上来,其中有个箱子,一整箱都是老爷摹的夜宴图,就放在最里头的柜阁中。”
  看了一副已算饱眼福,李芳蕤可不敢让谢星阑将父亲遗作拿出来展览,忙将画卷一收道:“这幅图等闲者可不敢临摹,便是画技非凡者,也需月余才能画成呢。”
  江嬷嬷笑着应是,又问谢星阑还有何处需要晾晒,谢星阑前后查看一番,又指了五六柜阁,到了午时之时,藏书阁被清了一小半,院子里则晒满了书册,走出门来,便见烈阳当空,秋风都炙热起来,弥漫在院中的旧书气味正在消散。
  天气忽而炽热,用午膳时,江嬷嬷还做了江州夏日才有的冰镇梨汤,眼见秋老虎去而复返,谢星阑反不敢让书册暴晒,下午又移到了阴凉处,忙活半日,秦缨和李芳蕤午歇,谢星阑吩咐谢坚准备香烛祭品,打算翌日清晨往城外崇明山祭拜父母。
  回到清晏轩,白鸳擦着颈侧薄汗道:“京城这个时候只怕都要下雪了,南方却还有这等燥热的时候,县主,不如换件更轻薄的衣裳吧?”
  秦缨也正有此意,待更衣完,因无睡意,便坐在西窗榻上把玩那副玉石棋子,白鸳在旁唏嘘道:“适才去谢老爷书房,越发叫人遗憾,这样的大才子,这样一对贤伉俪,却因为一桩船难而死,还有那么多侍婢仆从,真是叫人心痛。”
  秦缨又何尝不是如此做想,“谢老爷和谢夫人的船难总有些古怪——”
  白鸳一惊,“县主是说,那船难不是意外?”
  秦缨摇头,“并非‘不是’,而是不像。”
  白鸳正要接话,却忽然听到院外一阵嘈杂声,她看向秦缨,秦缨抬了抬下颌,“去看看是何事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