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.嘉泠(2089)(1 / 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18(5-2)嘉泠
  “当然有办法带你进,”宋嘉泠浅浅的笑,“咱们可以走工作人员通道。”
  她一直跟学校联系紧密,最近要跟学校合作拍一个微纪录片,自然可以经过审批后进校园。
  宋嘉泠笑的时候瓜子脸更加明显,眉眼弯弯,很温柔。
  吃饭半途,宋嘉泠接到电话,客户临时改brief,手下的员工拿不准,打电话跟宋嘉泠确认。
  宋嘉泠说了声抱歉,轻声接电话,从容地提出意见。
  徐霜看她电话挂断,关切地问“工作的事情?需要回去处理吗。”
  宋嘉泠点头,“不急,已经沟通好了。下午要回去开个会。”
  徐霜微微笑,宋嘉泠刚才淡定讲电话的样子很有老板风范。
  “下午有事情吗,没事的话,带你去我的工作室转一圈。”宋嘉泠发出邀请,脸上照例是她温和的笑。
  她的公司成立接近两年,准备接受融资。
  徐霜答应了。她的确没什么事情,也带着点好奇去看看。她还在爱企查中查过她的公司。
  宋嘉泠大学时期就把拍视频当成副业,研究生时期已经在互联网上小有名气。她做过几个互联网公司实习,参加过一些节目,也进过体制内的媒体工作,最终还是选择以自媒体为主业。如今,她在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,掌握着属于自己的话语权。
  萧雯也认识她这个学姐。大二那年,某次跟萧雯在餐厅吃饭遇到宋嘉泠,她们当时打了个招呼,后来宋嘉泠找到她,想让她帮忙约萧雯。
  说约萧雯有点夸张,她也只是个在校学生,业余拍短片。她们一起跟宋嘉泠在学校附近吃了顿饭。宋嘉泠早就通过社交媒体认识萧雯,她正为自己的毕设发愁,想找萧雯聊聊。
  萧雯并不喜欢交朋友,她和宋嘉泠的联系仅有这些。
  也并非搞艺术的人就是性格孤僻,她忙起来能在工作室住下,没时间也没心情处理人际关系。
  宋嘉泠的车从大阮府胡同拐到南河沿大街,在通惠河北路下车就到了她公司。朝阳区CBD,这里是众多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中国总部,有央台、人民日报等传统媒体,也有众多微型信贷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。
  宋嘉泠在这里拥有一间两百平的工作室,她租的是这一片区域租金最低的建外soho,在cbd的西南角。
  这几栋楼都是简约的方格立面,和银泰大厦隔空呼应,也因租金相对便宜,这几栋建筑聚集着国贸最多的诈骗皮包公司,数量和陆家嘴租金最低的招商局大厦不相上下。
  宋嘉泠开的是正规公司,周围也都是一些mcn公司,自媒体工作室。
  徐霜跟着她进去,工作室里也就八九个人。年轻小姑娘偏多,给她倒水的就是个小姑娘。学姐带她转了一圈,有几个员工在茶水间聊天。
  穿白衣服女孩的学校奉行新闻专业主义教学,正和另外两个人交流这几个学校的教学差异。
  所谓新闻专业主义,是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,是一种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意识、一系列职业规范以及评价标准。也是西方新闻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。专业主义一度被批判为西方新闻精英建构的乌托邦,各大高校也越来越推崇马新观,而不是专业主义。
  其他两人的学校奉行的就是马新观,深化理论学习。
  白衣服女孩和对面男生都是实习生,中短发的女生看起来更成熟,是今年六月刚毕业的学生。本科和宋嘉泠是同一个学校,硕士保研去了另一所以文科着名的学校。她是公司的主要员工之一,负责选题策划、采访稿撰写,兼客户总监。小公司都是一人身兼数职。
  徐霜的第一感觉是——大家都很年轻。团队气氛很好,年龄差不大,大部分是文科专业,容易聊到一起。
  宋嘉泠要跟他们开个选题会,让她随意坐,如果想回去,就让白衣服实习生开车送她。她说不用,坐地铁也很方便。
  徐霜见她们要开会,问宋嘉泠,“我要不下去转转?”
  宋嘉泠大方地笑笑,“不是什么正式的会议,不用回避的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