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之青青麦穗_113(1 / 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现在可好了,他每天专门跑彦绥到莲花村就可以,当天去当天打来回,每天晚上都能回家,挣钱还比原来多。
  因为做蛋糕和饼干要用羊奶,现在天热,羊奶不好存,所以,西远叫老赵每天跑一趟莲花村,拉鸡蛋还有羊奶。
  家里现在有三只羊,但是只有一只羊产奶,西远跟老爹商量了一下,西明文到小林家,问他家想不想养羊,如果想养的话,以后他们家的羊肉还有羊奶,西家都包了。
  张老六一听,哪有不同意的,羊,夏天的时候,小林领着弟弟就能放,冬天时,家家都猫冬,正瞅没事儿干呢。
  于是,西家借钱给张老六家买了七只羊,其中三只正在产奶,说好,买羊的钱从羊奶钱里一点点扣除。
  现在,小林天天拿着小鞭子,甩的“piapia”响,领着弟弟去放羊,心里非常高兴,他虽然小,但是他爹说了,一年卖奶的钱加起来,赶上一个大人挣得多,小林觉得很骄傲。
  “唉!我们小树啊,没了没了,家里还能借上他的光。”张老六媳妇,背着孩子抹了把眼泪,想起了大儿子。
  到时间了,西远去后院屋里,把卫成他们一一叫起来,让他们换好衣裳,洗了把脸,然后去学堂。
  孩子走了有一刻钟,老赵才赶着马车回来。奶奶和狗蛋领着小不点也过前院来了,小勇在后面跟着,没事儿揪一下不点的小辫子,不点也不说气人了,孩子小,跟前没有大人带着,坏习惯一点一点就矫正过来了。
  “得得(哥),朵(果),朵。”不点看见西远,把手里的沙果举着,磕磕绊绊的往西远身边跑,不知道是不是语言系统发展迟缓,总之她现在说话还是长句子少,有些字发音还不准。
  “哎,还是我们不点儿好,吃啥都想着哥哥。”西远抱着不点亲了一口,在她举到自己嘴边的沙果上,假装咬了一下,“嗯,真好吃。”不点抿着嘴乐,在西远胳膊上一颠一颠的。
  “去吧,跟奶奶去门外溜达唠嗑。”西远把不点放下,让狗蛋牵着,跟奶奶往外走。
  奶奶来了好几个月,跟左右邻居熟悉了,隔两家有位和她年纪差不多的李奶奶,两个老人没事儿坐在胡同里那棵老柳树下聊天,不点和狗蛋他们就在附近玩,别家小孩子有出来的,跟着一起玩,因此,连狗蛋和小勇都结识了几个小伙伴。
  “要(唠)嗑,悠(溜)达。”不点嘴里重复刚才西远的话,由狗蛋和西勇牵着走,奶奶跟老赵打个招呼,和孙子孙女一起出了大门。
  “赵叔,今天咋回来这么晚啊?”西远一边帮老赵从车上往下搬鸡蛋,一边问。
  “小东家,”老赵看奶奶领几个孩子走远了,犹豫了一下,才跟西远说,“本来,你爷爷他们不让我跟你说,可是我觉得还是得跟你讲一下,你还是知道的好。”
  “赵叔,啥事?”西远看老赵的神情,停了下来,让他快点说。
  “你们家玉米,唉,黑心肝的,庄稼眼瞅着要上成了。”老赵叹了口气,看了看西远,“你们家玉米田,昨晚上让人家给祸害了,一晚上,祸害了三亩多。”老赵一鼓劲儿,还是说了出来。
  “啊?”西远真吃惊了,“咋祸害的?给偷了?”要知道,村里人把粮食看得很重,可能会偷点别家嫩玉米、青大豆,或者麦子吃,但是纯祸害还是很少。
  “这人太缺德了,拿镰刀把玉米秆,从玉米穗那儿割断,这时候玉米没上成,种白菜也晚了。”
  老赵家离彦绥不远,也是庄户人家,庄稼地的事情不用说就明白。
  西远一下子也明白了,这是纯让他们家不好过,玉米这个时候还很嫩,嫩玉米放不长久,不能当粮食用,玉米杆是青的,即使晒干了,也没有到老秋的禁烧,而且,空出来的地,这个时节,种啥都来不及了。
  “我爷他们咋样?”比起庄稼,西远更关心人。
  “你爷蹲玉米地里都掉眼泪了,我跟你爹劝了半天,老爷子看样老上火了。”老赵看着西远,本来他回来的时候,老爷子和西明文夫妇,都嘱咐别同老太太和西远讲,怕他们在外面跟着上火,可是西家大事都是小东家拿主意,所以老赵还是善做主张,跟西远说了。
  “赵叔,你一会儿去铺子里,告诉栓子,让他陪我回村一趟。”西远细细想了想,跟老赵说。
  “嗯,行,我也跟你回去,一会儿顺路,我让以前一起的车把式,给我家里捎个信儿,告诉家里今天不回去了。”老赵跟西远说。
  “行,那你俩都跟我回去吧,然后让张财今天早点收铺子,回来帮我照应下家里,我现在去学堂一趟,你赶车在胡同口等着,别让我奶他们看见。”
  “哎,知道了。”两个人速度把鸡蛋卸完,西远一边搬一边考虑,怎么撒谎骗过奶奶。
  “奶,我去学堂找先生。”老赵走了以后,西远跟奶奶打了个招呼,将院门虚掩上,往学堂方向走。
  “去吧,奶在这儿瞅着家里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