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之青青麦穗_34(1 / 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本来西远教几个孩子识字,并没有寄予太多的希望,他从现代过来的,忍受不了家里人大字不识,长辈们年纪大了没办法,小辈们他可以教着不做睁眼瞎,至于考功名之类的西远还真没考虑,他可是知道这个时代考个进士举人的比现代考大学难多了,真真正正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。
  可是看着家里的这几个萝卜头,西远又觉得他还可以再多打算一些,他自己对大燕国的科举制度、科举内容不熟悉,只能给孩子们做个入门的引导,不过等以后家里条件好了,可以送弟弟们去学堂,接受这个时代的正规教育。真的家里出个举人秀才的,即使不指望着他去做官,只要以后家里多置些地不用交地租就可以了。
  现在不仅西明武家的两个小子和西远学认字,还有西明全家的老大西虎。当天县令的判决下来,西明全当时就傻了,这怎么同二哥和他说的不一样啊?西明武摊摊手,说他也没办法,谁让县太爷是官呢,他一个老百姓可不敢跟官斗,大哥家爱养着卫成就养着吧。把西明全气的,瞪了西明武半天,不过最终也没再说什么。
  回到家他越想越不是味儿,看二哥家两个在大哥家住下了,他把自家的也送了过来,大的让跟西远学字,小的也跟着混吃混喝。
  西远没言语,毕竟卫老二这件事上西明全还是出了力的。在这个宗法社会里,家族的力量决定着家族成员的社会地位。有那人家弟兄多的,别人就不敢欺负,说话做事底气也足;而家里男丁少的,或者只有一个的,在村里邻里说话都没分量。以前村里人不将他家瞧在眼里不就是因为他爹兄弟要么不在身边,要么不和睦嘛,要是家里兄弟抱成团,别人想慢待也得事先考虑考虑。尽管以西明全讨人嫌的性格,想和他抱成团不大容易,不过给村里人个假象也不错。况且,还有爷爷奶奶,西远心里明白,老人家嘴里不说,心里是希望儿子们能够好好相处的,也希望几个孙子感情融洽。
  西远之所以不待见西明全,其实和现在这个西远无关。西远去年初秋的那场病不是平白得的,而是领着西韦玩的时候碰到三叔家虎子,西远逮了一个蛐蛐给西韦,虎子也想要,西远不给,虎子就下力气狠推了西远一把,西远没留神,他站的地方旁边正好有个小水洼,前几天下了一场雨,水洼里有不少积水,西远往下滑的时候下意识拽了虎子一把,虎子和他两个一起滑进水坑里。水坑虽然不深,可是四面都是淤泥,两个孩子爬了半天也没爬上来,身上都是泥水,本来天都已经有些冷了,身上又湿了,西远冻得直打哆嗦。
  西韦看哥哥滑下去了,都急哭了,一边哭一边喊哥哥,也想下去,让西远给制止了,让他去给叫个大人。
  这时候,西明全正好上地里看庄稼从这路过,看到这种情况,二话没说,把自己儿子拽了上来,理都没理西远,抱着虎子走了。他以为是西远和虎子干仗两个人才掉进去的。这时候正是快晚饭外面人少的时候,西远爬了半天才爬上来,又怕奶奶知道了生气,所以让西韦跑回家给他拿了一套衣服,换好了才回去。
  结果,一下子冻出病来要了小命,让现代的西远穿越了过来。原来的西远是病了很多天的,他一再叮嘱西韦不要和家里大人讲,怕起纷争,以前因为地的事情,三叔和父亲还打过架,他当时就在旁边,老叔力气大,把西明文差点没按菜锅里去,当时正是中午,堂屋的锅里炖着菜。所以,他不敢跟家里大人讲出实情。
  现在的西远本来不知道这个事情,但是,西韦知道啊,哥哥不让他跟大人讲,可是没说不能跟哥哥自己讲啊,所以,后来西远从西韦的嘴里知道了实际情况。他也没跟奶奶爷爷说,说了老人除了闹心也解决不了什么。从那以后西远看到西明全就爱理不理的,西远觉得待西明全好有点对不起以前的西远,毕竟因为西明全的置之不理,使得以前的西远丧了小命。西明全心里有鬼,所以西远那么待他,他也没尥蹶子。
  如今为了卫成,西远也顾不上以前的芥蒂了。而且继续和西明全疙疙瘩瘩下去,奶奶嘴里不说心里也愁,能缓和就缓和吧,反正,和西明全他是亲近不起来,只当做一般的亲戚处好了。
  虎子本来不愿意跟西远识字的,他不忿西远比他强,可是家里大人一门让他学。他又笨,今天教的,认了半天,明天就给忘了;识字的时候还不老实,总做小动作影响别人,西远半点没客气,拿了奶奶量衣服的尺子,狠狠打了他一顿手板,打的虎子哭咧咧地回家找他娘,三婶来找西远的时候,西远放话,想跟他学就得听他的,怕挨打,不爱学,那您可以不学!
  西明全两口子没法儿,现在是他们求着西远,跟老太太磨了会子牙就回去了。
  不过西远也不想虎子影响卫成他们,就把卫成另外几个小伙伴程南他们也吸收进来,分成上、下午,上午教卫成、西韦、柱子、西阳、西勇,下午教虎子、程南、赵林、解明理,美其名曰进度不一样,不能一起教。把那几家大人高兴坏了,都领着孩子拎着东西来西家串门,虽然西远没叫几个孩子给他拜师,但是几个小家伙心里还是把西远当成亦兄亦师的地位来看待的。
  和程南几个一起上课,虎子就不敢捣乱了,因为其他几个孩子不会像自家堂兄弟一般让着他,而且程南回家跟他爹程义讲了,虎子上课不老实,程义就挑几个小家伙上课的时候来了西远家,特意伸手点了点虎子的脑袋,让他上课规矩点,不然他来收拾虎子,虎子一听就老实了,他可是比较怕程义的,这就是所谓的恶人还得恶人磨。
  因为上下午都有课,现在西远自由的时间就少了,不过现在是冬闲,家里也没什么事情。
  因为孩子多,再做好吃的,西远就要看情况了,比较常见的,不贵的,就多做点,每个孩子都分一些,像双皮奶这种稀罕物就得趁着人少的时候做,只分给家里的几个小家伙吃。几个孩子吃得甜嘴巴舌。
  第二天,西远起了个早,又做了份双皮奶,用碗装好,放到西明文做的食盒里面,还有双皮奶的做法及一小罐蓝莓酱。
  蓝莓是西远夏天放鸭鹅的时候无意发现的,也不是很多,秋天的时候他把蓝莓摘下来做了一小坛蓝莓酱,时不常的给几个小家伙吃点,如今为了感谢孙叶也舍了出来。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话说哥哥给西韦炒了一小锅黄豆粒,西韦捏了两小把装在衣服兜里,不过西韦的衣服兜下磨出个小洞洞,西韦不知道,装完黄豆,西韦跑出去找小伙伴们玩,西韦跑一步黄豆粒漏出两颗、跑一步漏出两颗,等西韦找到村里的玩伴,想捏两颗黄豆粒放到嘴里吃,顺便馋馋其他小孩的时候,西韦把手伸进兜里,嗯?黄豆粒尼?豆粒尼?……肿么某有了?
  是酱紫吗?……
  ☆、腊八
  西明文把双皮奶送到聚德楼,孙叶品尝后二话没说,第二天就坐马车来到西远家,西远当然要盛情款待,把羊肉切成片,做成羊肉火锅;又切成块,用竹签串起来做成烤羊肉串,把孙叶吃撑得坐在炕头一个劲的说走不动路了,西远看着孙叶嘿嘿直乐。
  孙叶这次来,除了谢西远给的双皮奶方子,还带来了一份契约,和上次签的烤鸭契约一样,西远属于用祖传秘方入股,和聚德楼按比例分成,本来上边只有双皮奶,如今又填加上羊肉火锅和羊肉烤串,西远也没推辞,在上边签了字画了押,两个人相视一笑,彼此都很满意。
  孙叶如今在乌马县城的分店已经开张迎客,因为是冬季,外面冰天雪地,人们出去一趟手脚冻得跟猫咬了似的,所以只能在屋里猫着,即所谓的猫冬。不过总在家待着也腻味,没事就会约两个人出来到饭馆坐坐,要两个菜、一壶酒,边吃边聊;或者一个人,要点酒菜,坐那边吃边听别人闲侃。因此,冬季饭馆的生意比平时要好,不过由于这时节菜蔬样数少,菜馆里菜色总吃那几样,吃来吃去就腻味了,想换换新的。
  这就给孙叶提供了大好时机,他有西远提供的几样新鲜食物,饭庄招揽了大量食客,老聚德楼不用说了,早已经打出口碑,连在乌马的新聚德楼分号客人也是爆满,本来祁掌柜还担心新开的饭庄客源不足,如今看看满屋客人乐的合不拢嘴。他如今已经不是彦绥城聚得楼掌柜了,新饭庄刚开始筹备,东家就把他升为聚德楼主管事位置,两个饭庄各有掌柜,又由他主管。东家说了,来年还打算把聚德楼开到滨江城去,等明年开春就去看看情况选好店铺,到时候就由他镇守滨江。滨江,那可是府城啊!
  西远也盼着聚德楼的生意越做越好,毕竟他还欠着孙叶二百两银子呢,况且,西远总觉得家里地方太小了,明年无论如何也要把新房盖起来,而且要有一间专门教孩子们读书的地方,西远看着坐在炕上认真写字的几个小萝卜头心里合计着。他现在没事儿的时候就开始琢磨新房的建构,这里地处北地,冬天寒冷,考虑到冬天取暖的问题,房屋要相对集中。
  进入腊月,离过年就不远了,家家开始准备过年的吃食。有的人家有黄米的,就把黄米和玉米面掺到一起,再捏好豆馅,捏一块黄米面,把豆馅放在中间,把面团捏严,用手团成小圆球,一个粘豆包就做好了。西远觉得粘豆包很类似汤圆,只不过汤圆是用的江米而豆包用的是黄米罢了。
  西远家奶奶也发了两大盆黄米面,这里用的大盆可不是平时家里做饭的普通稍微大些的盆,而是将近家里大锅那样大的盆,所以蒸两盆面的粘豆包就够一家人吃一冬天。
  面发好了,西远娘放适量的玉米面到黄米面里,由西明文把面和好,因为面多,和面的人要有力气。然后一家人团团坐在大盆周围开始包粘豆包,今年连卫成和西韦、西阳也上手了,西勇小,给了他一块面让他坐在旁边捏小鸭子玩儿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