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同风 完结+番外_77(1 / 2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一连串的变故让钟离然承受不住,这个年少的帝王从外面得到姑母的噩耗时,一夜之间长出了白发。
  源州边境重城有百万灾民,而在这样的档口她又失去了一直很依仗的皇姑姑,当真是焦头烂额。
  顾思源见此也不再懒散了,自钟离回失踪的消息传回源州后,她就一直陪在皇帝身边,不挪一寸地与她候在朝晖殿。
  幸得顾思源一直陪在身旁,皇帝才勉强挺了过去,与朝中重臣一起,处理了赈灾事宜。
  可祸不单行,就在钟离回失踪的七天后,暴雨渐歇时,宛州突然传来了宛王携宛州刺史打着清君侧的名义,反了。
  位于源州城的钟离然听到这个消息,仔细将事情想了一番,猛然回神过来,从宛州炸堤开始,这就是一个连环套。
  不,或许早在今年的第一场雨开始,就滋长了宛王的野心。
  钟离然越想越气,尤其是在听到宛王在民间散布的流言时,真是恨不得让人将他抓到跟前,狠狠地打一顿。
  可是宛王起兵太快,趁着源州的驻军都在救援百姓时,不出两日就攻到了源州城下,包围了整座皇城,让钟离然彻底成为了瓮中之鳖。
  第52章十一.2
  宛王反叛的消息传入宫中,却没有弄得人心惶惶。钟离然自接到消息后,就迅速召集大臣商议此事,应该如何决断。
  前去打探敌情的斥候匆忙来报,说是宛王亲率两万大军意图速攻,直逼朝晖殿。经验老道的大臣们摸清了他的意图,觉得宛王这是想速战速决,先入宫拿下钟离然,逼她退位。
  钟离然登基八年,可谓是老臣们看着长大的君王,抛开皇帝身份不谈,这样的钟离然在大多数朝臣的眼中与他们家中偏爱的子侄都差不多。哪怕平日里再与皇帝有龌龌的臣子,此刻都不齿宛王的行径。
  趁着国中大乱起势,在兢兢业业的君主背后捅一刀,如此行事实在是过于难看了写。
  于是就有个将军出了个十分阴损的主意,那便是将西边外城与内城之间的一座耳城作为诱饵,将宛王的大军引诱到那处,集结城中大多数的金袍卫,以火攻之。
  钟离然觉得火攻有伤天和,不太同意这件事。可考虑到此时城中的兵力,又只好勉强点头。
  于是留守在城中的大臣们,组织了家中的青壮男女,在宛王攻来之前,先将百姓疏散到各处庇护所。
  这么一奔走相告,人人都知道宛王趁着州府的兵马在救灾时反叛了。源州城的老百姓也不是吃素了,他们的祖祖辈辈大多都居住于此,因此没少经历宫变与政变。
  宛王在民间没什么威信可言,比不得当今天子的口碑好。虽然此前钟离回炸堤划了泄洪计划一事让百姓颇有怨言,可在这档口,他们心中还是支持如今坐在王位上的那一个君主。
  于是一个如此不得民心的王爷攻入了源州城时,面对着就是一群一腔热血保家卫国的百姓了。
  远在皇宫的钟离然也没有想到她在民间如此有威信,她在安排好一切之后,就遁入书房匆匆写了一份诏书。
  彼时顾思源刚令侍卫去将还留在源州的各王子郡主接入宫中,处理好这件事后,连忙去书房找到了钟离然。
  她一入书房,就看到钟离然举着玉玺往诏书上盖。顾思源心中一跳,走过去问她“陛下在做什么”
  皇帝见她来了,连忙收了诏书,将它捆好放在了案前,抬眸对顾思源露出了一个虚晃的笑容,“思思,弟弟妹妹们都去了未央宫吗”
  顾思源点点头,应道“我让侍卫们都将他们接去了未央宫,有祖母看着,这些孩子也没那么害怕。”
  顾思源抬眸,凝视着钟离然消瘦的面容,看着她青黑的眼眶心疼道“陛下已经快有一日未睡了,现下皆已布置妥当,陛下不若小憩一会吧。”
  自钟离回炸堤失踪后,钟离然就没怎么睡好。对于钟离回失踪一事,她一直颇为自责,深觉钟离回出事她要负大半的责任,因此差人不留余力地去寻钟离回。
  在钟离回失踪后,源州被淹一城之多,她又要忙着赈灾,几乎喘不上一口气。如今宛王又反,这一桩桩的事接踵而来,简直是死死掐住了皇帝的脖子,让她无法呼吸。
  顾思源随着她忙上忙下折腾了好几天,也没怎么好好睡。如今见到皇帝消瘦成这个样子,忍不住心疼地想抱抱她。
  可她还没伸出手,却被皇帝一把拉过来,抱在了怀中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